第381章 ,资金动向(求月票)-《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3/3)页

      说是养不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银行账户里还有几千亿美金呢,而且这个石油危机还会持续到八零年,他还能够赚不少钱。

      主要是欧美国家从二战之后开始,经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三十年时间的发展,早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

      这么多钱,陈国华要是不弄点来花花,那都对不住此次石油危机这个天大机遇了。

      石油危机是全球性的,而六年之后的广场协议仅仅只是针对东京和柏林这两个地方罢了。

      因此,谁更赚钱,一目了然。

      即便如此,陈国华还是想要多赚钱,毕竟书到用时方恨少,钱这东西也是一样的道理。

      几千亿美金肯定都不是一直躺在账户里当废纸,陈国华在忙碌完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之后,就会去处理一下这些事儿。

      通过白手套企业,陈国华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转手就将一千亿美金给花完了。

      这些钱可不是简单地花出去了,而是通过并购、收购等方式,入股了不少矿产、石油公司。

      不管是北美大陆,还是大洋洲,那都是资本无处不在的国家。

      只要钱到位了,没有什么产业是不能够卖的。

      何况,那些白手套企业都是通过各种方式,变成了‘北美企业’。

      只要是北美企业,不管是大洋洲还是欧洲,他们都不会抗拒被收购,前提条件就是钱到位,一切都好说。

      十几天之后,陈国华带着计划书来到了地安门大街,找到了张继汉。

      后者看到是陈国华的时候,惊喜地站起来迎接,同时心底泛起了嘀咕:难道是发生什么大事了么?

      要知道,陈国华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儿,每次都是他去找陈国华,这还是陈国华第一次主动来找他。

      真是奇了怪了。

      “领导,您看看这份计划书,这是我们振华研究所接下来在内地投资建设的产业,嗯,没有使用什么新技术,就是一些老旧技术而已”

      陈国华开门见山,直接就将计划书拿了出来。

      “电动自行车策划案?”

      扫了一眼计划书上面的几个大字,张继汉顿时读了出来,眼中惊诧万分。

      当然,就算是陈国华说了不是什么新技术,张继汉对电动自行车这东西也不是很了解。

      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就是用电作为驱动力的自行车。

      只不过,这东西售价应该比自行车要贵吧?到时候生产出来,会有人买么?

      大家都习惯了自行车,也讲究吃苦耐劳。

      毕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作为活了两辈子的人,陈国华深知一件事儿:吃苦肯定成不了人上人,只有吃人才行!

      当然,这句话肯定不符合主流观点,陈国华也不会‘作死’地去发表这样的言论。

      “领导,有没有人买,价格如何这些,肯定不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见张继汉迟疑地提出了疑问,陈国华笑着解释道:

      “项目通过了,我才能够进行下一步,我们内地市场还太小,大家手里头都没有多少钱,这个只能够慢慢来”

      “我的想法是电动自行车可以先出口到国外,具体如何定价,我觉得可以参考国外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和人均工资等来综合考虑”

      “至于会不会有人买?呵呵,领导,任何商品只要有价值,价格也是基于价值来定的话,那么就不愁没有市场.”

      如果不是傻子,就不会作出以下傻逼行为:在中东卖石油,在乞拉朋齐卖水。

      就算是在北美卖汽车,那都是要有核心竞争力,否则的话,那也是作死。

      聪明的商人,都是在中东卖水,在乞拉朋齐卖雨伞雨衣这些。

      张继汉点点头,没有跟陈国华争辩,因为他知道自己争辩不赢对方。

      项目很快就提交上去了,并且很快就通过了,但不知道什么情况,几天之后,在魔都这边也成立一家名为长城电动自行车厂。

      “这电动自行车真的可以么?”

      “肯定没有问题,保证能够让我们厂起死回生”

      在长城电动自行车厂的会议室内,书记王敬芳、厂长邢勇望、副厂长郭承武、生产主任董德标几人坐一块儿商量着工厂大事儿。

      王敬芳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电动自行车计划书,跟陈国华提交上去的那一份,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复制粘贴的属性,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

      如果陈国华知道这件事,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但绝对不是开心!

      “839工厂的老沈是我的老战友,他们工厂生产的蓄电池就完全可以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动力问题了,至于说电机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