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芯片经济战(求月票)-《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3)页

      在北汽制造厂的时候,陈国华就经历了几次停电,所以对这个停电的事儿,一直耿耿于怀。

      每次停电,都让他感觉回到了上辈子小时候。

      那个时候,每次在家里吃晚饭的时候,总能隔三差五地停电。

      特别是暑假的时候,因为暑假是用电高峰期,加上洪涝灾害等影响。

      所以,停电的次数,直接飙升了。

      除了家里,还有就是上学的时候,特别是晚自习的时候,同样十分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

      要知道,陈国华可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已经需要晚自习了。

      初中、高中和大学,这些年的上学经历,除了周末和假期,晚上几乎都是晚自习。

      所以对于晚自习的事儿,十分熟悉。

      只要是晚自习停电了,那绝对是最爽的事儿了。

      学生时代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出来社会之后,才知道,在学校的那些年,是自己唯一能够改变自己的最好也是最容易的机会了。

      结果却没有好好珍惜,只是读了普通的本科。

      尽管大学的时候,努力了一把,从学校那边努力争取了专八的考试。

      但,也仅仅只是让简历上面多了一行字,仅此而已。

      对于找到更好的工作,帮助并不大。

      只因为人家需要的是九八五的名牌大学,而不是杂牌学校。

      是的,一些企业就是这么吊,二幺幺都是杂牌军,只瞧得上九八五里面的名牌。

      可是,人家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啊。

      所以,错过了这样的机会,起步就比人家晚了。

      上辈子的陈国华,还不知道读硕和读博的重要性,否则的话,一切早已不同。

      想想以前因为停电而兴奋,后来工作时知道停电却恐惧的时候,不由苦笑。

      天道有轮回啊!

      摇摇头,陈国华丢失这些想法,接下来又确认了其他准备工作。

      芯片的制造工作,这才正式开始了。

      首次制备的芯片,当然不可能只是一个晶圆的芯片,而是十个晶圆。

      只因为光刻机开机一次不容易,消耗那么多电量,就只为了一个晶圆的芯片,那就不太值当了。

      从上午开始,离子注入设备、光刻机相关配套设备全部启动,一切都运转正常。

      看着块儿状的铸锭被切成晶圆,接着进入第二道工序,那就是在晶圆的正面雕刻晶体管。

      其实,光是晶圆切割,陈国华就准备了三种办法。

      一种是划片机的切割办法,另一种则是刀片切割。

      这两种办法都是先切割,然后再减薄。

      办法有点笨,也很耗费时间。

      此外,刀片切割是指用金刚石刀片切割晶圆,这种方法容易产生摩擦热和碎屑并因此损坏晶圆。

      第三种办法,那就是等离子切割了。

      等离子切割采用等离子刻蚀的原理,因此即使划片线间距非常小,这种技术同样能适用。

      对陈国华来说,性价比最高的还是等离子切割的办法。

      毕竟他早已经准备好了相关设备,毕竟离子刻蚀这技术,他也已经攻克了。

      一切进展都还算顺利,却在九点的时候,光刻机启动没多久,供电所的外部电源,直接在冒烟之后,停了。

      后勤部门这边的两位电工师傅,第一时间去查看了。

      葛守志作为后勤主管,更是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供电所那边。

      好家伙,昨天还信誓旦旦地保证,现在却打脸了。

      很快,供电所的人过来了,他们看着振华研究所的两位电工师傅正在检修,也是纳闷不已。

      昨天还好好的,咋地现在就出事了呢?

      邱宗岳也刚好过来,结果却发现来了不少人,当即便紧张了起来。

      “小葛,出了什么事儿吗?不会是芯片没造出来吧?”

      早几天之前,陈国华就跟邱宗岳做了工作汇报,知道了近是芯片制造的重要日子。

      因此,邱宗岳在忙完了自己最重要且紧急的工作之后,便急匆匆赶过来了。

      只因为陈国华早就说过了,芯片这东西,至关重要!

      现在看到研究所内有这么多人,当然是紧张万分啊。

      葛守志闻言,马上恭敬地说道:

      “领导,是这样的,刚才我们研究所的电线着了火光,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来检修了”

      此话一出,邱宗岳顿时更加紧张了。

      “那国华呢?他怎么没出来看一看?没电了的话,还能继续制造不成?”

      “领导我们启动了备用电源,所以实验室那边没有受到影响。”

      邱宗岳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催促着供电所跟电工师傅赶紧解决这个电力供应的问题。

      同时,他也在思考一件事儿,或许应该要考虑一下,直接给振华研究所再单独接一条电线了。

      就是从发电厂那边,单独接线过来,这个发电厂只供应振华研究所,不供应其他单位。

      可这样的话,那就有点难搞了。

      主要是现在京城这边的发电,几乎都是烧煤,其他的话,就很少了。

      什么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暂时是没有的。

      还在实验室的图纸上面呢,距离落地,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水电厂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

      京城的河道确实有不少,但落差并不大啊。

      再说了,这边可是北方啊,河道里面也没有那么多水啊。

      就在邱宗岳他们在外面忙碌的时候,实验室这边,陈国华已经拿到了第一枚切割出来的芯片。

      现在使用的是先切割再封装的办法。

      也就是将每个芯片,从晶圆中切割出来,然后放入模具中,接着进行密封。

      最后一步,就是要把这些已经具有最终形态的芯片送去做最后的缺陷测试。

      进入最终测试的全部芯片,都是成品的半导体芯片。

      现在,陈国华手里的这枚芯片,就是刚完成密封的芯片了,还没进行封装测试呢。

      “主任,给我来做测试吧。”

      薛晋权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毕竟这可是第一枚芯片啊。

      尽管只是实验室产品,但也是振华研究所这一年来的努力啊。

      从二月份到现在,几乎是一年的时间了。

      “行了,我就是想看一看而已,拿去吧。”

      陈国华没好气地瞪了薛晋权一眼,后者嘿嘿直笑,穿着防护服的他,拿着芯片就放入了测试设备里面。

      这个测试是需要设定不同的条件,例如电压、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电气、功能和速度测试。

      测试的结果,可以用来发现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伴随着最后一道测试的完成,芯片终于是顺利通过了。

      这意味着,这枚芯片,就是实验室内第一枚成功制造出来的芯片了。

      大家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很激动,但也面露微笑。

      因为薛晋权的欢呼声和陈国华的笑容,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大家再接再厉,今天我们说什么也要把这一批次的芯片,全部制造出来。”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余的九张晶圆率先完成了制备工作。

      但后续只能够等了。

      因为现在已经是中午饭的时间了,大家都很饿了。

      万幸的是,大家第一次制备出来的芯片,都十分成功。

      当陈国华来到实验室门口,正准备脱掉防护服的时候,门口外边的邱宗岳已经等了许久。

      “国华,怎么样?我听到你们刚才的欢呼声了,是不是制造出来了?”

      “领导,您来了怎么不进来呀?”

      陈国华惊讶了一下,旋即说道:

      “嗯,第一张晶圆的全部芯片已经通过了检测,全部合格”

      “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员,都是精英,大家都十分认真努力,所以第一次制备就一次成功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邱宗岳闻言,顿时欣喜不已。

      顿时喃喃自语地说道:

      “制造出来了就好,制造出来了就好,哈哈!”

      不怪他如此失态,只因为陈国华给他灌输了太多太多次了,就是说这个芯片很重要很重要。

      加上陈国华为此付出了九个多月的时间,还有几百号全职和兼职大学生来研究,以及众多的设备等等。

      这些都是成本啊。

      导致他的心态才会如此失衡,患得患失。

      见领导这般模样,陈国华微微一笑。

      脸上虽然有些疲惫,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当的。

      食堂里,邱宗岳认真地听着陈国华的工作汇报,听罢之后,不由有些失望

      “所以,计算机拿出来还得要等半个月左右?”

      陈国华点点头,道:

      “没错,就目前来说,我们是已经制备出来了芯片,但后续还需要制造存储器芯片,还有更新控制器等其他元器件”

      “领导,您也知道,去年研制出来的晶体管计算机,差不多有三个书柜那么大,而现在的集成式计算机,它最多就只有一个十个饭盒左右.”

      邱宗岳闻言,顿时更加激动地说道:

      “真的能够研制出来吗?十个饭盒这么小的话,岂不是说搬运都会十分方便?”

      “这是肯定的!”陈国华点点,接着说道:

      “毫无疑问,未来的计算机,它还可以更小,这就是我之前跟领导您说过的.”

      “现在我们制造出来的芯片,里面目前仅仅只有两千枚晶体管,并不算很多,但领导,如果是十万枚,或者是一亿枚晶体管呢?”

      听着陈国华的话,邱宗岳的脸色更加激动红润了。

      甚至,身体也微微颤抖了起来。

      只因为,陈国华今年年初给他吹的牛,现在真的要实现了。

      “还得是国华你啊,闵教授他们,唉,真不行!”

      豁然间,邱宗岳提起了材料科研所的闵乃大、吴几康、祝永年等人。

      脸上满是失望之色。

      在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闵乃大他们就跟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王树迎汇报过他们当时制备的芯片。

      先不说他们当时的芯片测试,直接导致了二部报废了几台计算机,就算是芯片内的晶体管,也仅仅只能够放入十五枚罢了。

      内置十五枚晶体管和内置两千枚晶体管,这完全就是两码事儿。

      即便邱宗岳是一个外行人,但听着陈国华做过好几个月的工作汇报了,他又岂能不清楚这中间的差距?

      技术代差啊!

      所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