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执着和忙碌(求月票)-《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3)页

      是真的没时间,还是真的看不懂?亦或者是其他原因呢?

      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好纠结这些事儿的了,办好报告会才是当前最要紧的事儿。

      就在华罗庚他们前往南方白云城的时候,陈国华这边也忙碌着自己的事儿。

      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内,今天是完成最后一项工作的时候了。

      伴随着实验室内,众多研究员的热烈欢呼声,预示着离子加速器这台设备,已经研制了出来。

      经过简单的测试过后,加速器的的确确已经达到了陈国华的要求。

      “陈主任,伱实在是太厉害了.”

      赵忠尧一脸兴奋地冲陈国华竖起大拇指,称赞着说道。

      后者摇摇头,笑道:

      “赵教授,这里面也有你们很大的一部分功劳呢,如果不是你们原子所二部的帮忙,我们振华研究所想要拿出来这款加速器,只怕还要半年时间呢”

      听到此话,赵忠尧失笑了起来。

      到底谁出力更多,到底是谁解决了更多的问题,彼此之间都十分清楚。

      首先,离子加速器的技术资料,都是由陈国华设计出来的。

      比如加速器要用到的合金材料,如果是原子所二部的话,恐怕只能够寄希望于其他材料研究所了。

      毕竟赵忠尧也好,原子所的其他人也罢,甚至是物理研究所二部等蘑菇蛋科研团队的其他单位,肯定是没办法解决加速器的合金材料问题的。

      反倒是陈国华,他可以很快拿出技术图纸、熔铸方案等等,交给其他单位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现如今的合金材料,不仅仅在钢铁厂这边得到了应用,就算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也是使用这个合金材料的其他技术配比材料。

      反正就这事儿来说,陈国华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其次就是科研团队的事儿了,原子所二部是很厉害,但振华研究所的这些年轻人,也同样不差。

      或许振华研究所的研究员,在基础层面上来说,是不如原子所二部的研究员。

      可是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后者就不如前者了。

      加上领头人陈国华的技术,那绝对是振华研究所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也是出力最多的一方。

      因此,陈国华刚才的话,绝对是非常谦虚的。

      赵忠尧也喜欢听这样的好听话,可他又不是不知好歹的人。

      恭维的话,听一听就好了,当真的话,就输了。

      “陈主任,接下来,我们原子所二部,可能要离开你们振华研究所了,我们接下来想要研究属于我们自己的加速器了.”

      听到赵忠尧的话,陈国华微微有些遗憾,旋即便说道:

      “这样吧,你们也帮了我们天大的忙,我给你们一份技术图纸和方案,如何?”

      “真的?陈主任,您可不要骗我!”赵忠尧当即大喜。

      便是旁边的其他研究员,也都十分吃惊地看着陈国华,毕竟陈国华的能力,早就征服大家了。

      所以大家都十分期待陈国华的设计图纸跟技术方案,有了这些,几乎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是真的,我总不能在这个时候跟您开玩笑吧?”

      陈国华莞尔一笑,赵忠尧顿时更开心了,咧嘴的时候,一口大黄牙就更加明显了。

      两人很快定下了这件事,接下来就是庆功宴的事儿了。

      基于最近粮食紧张的问题,振华研究所内也没有太过铺张浪费,就是每人加了五块肉。

      研究所食堂后面的养猪场里面,目前就只有三头大肥猪了。

      所以,大家都得省着点吃才行。

      “离子加速器研究出来了?”

      邱宗岳接到汇报之后,当即在电话上惊喜地问道。

      然后不等陈国华回应,又马上说道:

      “行,我知道了,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到你们研究所。”

      说罢,他就挂断了电话。

      陈国华听着电话里已经没有声音了,不由错愕了一下,旋即失笑了起来。

      真是为难了这位领导,天天都要往振华研究所这边跑。

      很快,邱宗岳来到了实验室,看到了离子加速器这个装置,顿时两眼放光了起来。

      跟之前的离子源一样,这台离子加速器,其实也是小型化装置。

      如果是搞蘑菇蛋研究的设备,那肯定是比较大型化的装置了。

      “国华,你们可真是太厉害了,看来纳米级别的晶体管,有望在今年内研制出来啊”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却摇摇头,道:

      “领导,恐怕没那么容易,光刻机、光刻胶等设备,都还没影子呢”

      提起这些,就不得不提一下上个月底,也就是六月底,刚刚回去完成毕业论文答辩、拍毕业照、领毕业证的那群准大学生了。

      蒋却民、束星北、赵孟引、桂质廷他们这一群人,在这个月中旬将会全部返回京城。

      等他们回来之后,那么接下来就会全面开启光刻机等方面的研究任务了。

      毕竟,他们这群人,从三月中旬开始学习,到六月底,已经整整学习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了。

      或许对于一般人来说,肯定是不够时间去完成这么大量的学习任务的。

      但,陈国华早就安排好了,先是系统、概论等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才是精细化的学习。

      精细化学习,就会分开不同的小组,专门去攻克不同的技术。

      比如扫描电子显微镜这一块设备,就会分为三个学习小组,不同小组的人学习不同的技术知识。

      如此情况,其实就有点类似后世那些大厂或者外企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了。

      比如软件开发一样,会分为需求工程师、产品经理、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等等不同的岗位。

      搞研发也是一样的,肯定需要不同岗位之间来进行协调完成。

      因此,到了这里,肯定是需要更加细致地区分开各自需要负责的具体事务了。

      如此一来,需要学习的知识就会被模块化、简单化了。

      三个多月的时间作为岗前培训,已经是非常多的时间了。

      其实,如果不是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技术,陈国华也不至于这么麻烦。

      听到陈国华的话,邱宗岳当即便说道:

      “这些你不用跟我说,你来规划就可以了,我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任务.”

      “领导,如果您只是需要纳米级别晶体管的话,那么八月份左右应该是可以拿出来了.”

      陈国华沉吟着说道。

      他能够有把握的一点,那就是这个月月底或者下个月初,肯定能够拿出中性质谱仪。

      只要这些这边都拿出来了,那么就可以制造纳米晶体管了。

      可是制造出来也没用啊,它没办法卖。

      并且,最重要的还是芯片,而不是晶体管了。

      因此,光刻机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离子注入设备。

      听到陈国华一直强调光刻机,邱宗岳都不由纳闷地说道:

      “你说的这个光刻机,真的有那么难吗?”

      “领导,它对我来说,当然不难,可是对于其他研究员来说,就很难了,我又不可能一直造光刻机,而且我一个人造光刻机的话,您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吗?”

      “多长时间?”

      “五年!”

      嘶!

      如果让陈国华一个人专注着造光刻机,需要花费五年的时间,那确实不可能。

      有这样的时间,都足够陈国华作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来了。

      好吧,当他没问过!

      邱宗岳倒吸了一口凉气,旋即识趣地没有再提这件事了。

      反正他就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就可以了,冲锋陷阵的事儿,就交给陈国华了。

      离子加速器出来之后,除了振华研究所和原子所二部知道之外,也就是邱宗岳等领导知道这件事了。

      伍先生这次并没有过来振华研究所,而是专门给陈国华打了一个电话。

      并且在电话里夸赞了陈国华一番,同时还表示,会给他们研究所送来十头大肥猪。

      “你们搞研究的科研人员,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大家那么辛苦工作,可不能缺了营养,不能再出现之前营养不良导致的科研事故了”

      对于伍先生提及的这件事,陈国华也略有耳闻。

      是大西北那边的导弹研发项目,有位科研人员,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色盲,引起了一次试验的失败。

      这件事不仅在大西北那边传开了,伍先生、邱宗岳他们也跟陈国华聊过这件事。

      因此,确保研究员的营养,绝对是头等大事。

      毕竟,如果再出现类似的事儿,拖慢研究进度还是小事儿,出现了重大的科研事故,才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呢。

      “领导,您请放心,我们振华研究所,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儿”

      陈国华在电话里作出了保证。

      振华研究所跟其他研究机构可不一样,后勤几乎都是外面派过来的,就连研究员,也都是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

      更别说研究所就在京城,可谓是大家的眼皮底下,不管是什么小动作,绝对可以被第一时间发现。

      而且,陈国华也不会搞这样的小动作,更不可能允许其他人搞这样的小动作。

      在这一点上面,葛守志就做得非常好了。

      跟伍先生结束通话之后,陈国华沉吟了一下,然后就去了实验室。

      港岛,华润公司。

      最近的柳冠中,也成了大忙人。

      由于鹿乔山弄出来的数学期刊国际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在有不少人都堵在了华润公司门口。

      一开始,华润公司的工作人员,对于那些突然多出来的信件,也没有当回事儿。

      毕竟信件也注明了是写为陈国华的信件。

      尽管很多信件是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欧美、东京、港岛等很多地方。

      但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信件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所以,工作人员也只是简单上报给柳冠中之后,就把信件给转寄回了内地。

      柳冠中当时也没当一回事儿,却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

      卡拉比、斯梅尔等老外,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港岛。

      由于找不到陈国华,也不可能坐以待毙,所以大家都直接选择跑去华润公司这边咨询了。

      伴随着咨询的人越来越多,柳冠中也知道了这件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