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多的时间,那可能就危险了。 “好了,今天的离子注入课程就上到这里了,大家下课之后,还是要多去看看相关的物理知识,你们的基础还是有点不够扎实啊.” 讲台上,陈国华听到铃声响起,很准时地结束了自己的课程。 台下的一众同学,听到他的话,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好家伙,又不是每个人都像薛晋权他们这样的超学神,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超一流的。 毕竟物理微观层面的知识,可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学会的。 更别说,他们这可是计算数学系啊,让他们学习高能物理学,是不是有点太过强人所难了? 陈国华可不管这些,拍拍手就离开了教室。 当初学这门课程,还是他们自己要求的,谁让他们自己说,对离子注入设备的研究,很感兴趣呢? 否则的话,陈国华都准备给他们讲一讲进阶版的程序语言编程了。 要知道,现在振华研究所已经把离子源给研制出来了,距离离子加速器、中性质谱仪等研制项目的完成,也不会很远了。 搞掂了这些项目之后,那么下一个阶段就是光刻机了。 还有光刻胶、薄膜沉积等设备也解决之后,那么芯片制造就近在咫尺了。 只要能够制造芯片了,那么陈国华就可以很快把上亿次、十亿次的计算机给造出来了。 有了这样的计算机之后,陈国华再把配套的技术设备重新梳理一下。 然后申请更多的原材料,直接造个几十台集成式计算机出来。 只要有了这样的计算机,那么编程工作就可以开展了。 第一件事自然是庞大的计算机系统程序了,第二件事就是要搞文档应用程序,第三件事就是汉字编辑应用程序,比如五笔打字。 至于说拼音这个应用程序嘛,可能还不太行。 有了这样的程序之后,再把电脑打印机给弄出来,啧,现代化办公不就出现了吗。 想法有点美,但能不能做到,还是两说。 从走廊离开的陈国华,正想着事儿呢,就被徐翠薇给拦住了。 “陈老师,先别走,徐教授有事找你。” “好!” 老徐找自己? 走进教研室的陈国华,看到了老徐,以及老徐办公桌旁边站着的段学复。 “教授,段主任,刚才听徐导员说教授您找我?什么事儿啊?” 徐献瑜闻言笑着指了指段学复道: “是段主任找你。” 后者此时有点激动,没有直接说事儿,而是恭维了一下,最近陈国华在数学期刊上面发表的关于几何学、拓扑学等层面的论文。 对于这件事,陈国华不太想吐槽。 其实他刚才之所以想到,在有了集成式计算机之后,要第一时间把打字应用程序和打印机等先拿出来,便是因为论文的事儿。 或者说最近他都十分频繁地使用打字机,尽管每分钟的打字速度很快,但陈国华还是更喜欢电脑的键盘打字。 键盘打字可以进行词根联想,只要深入进行开发,那么到时候的打字速度,绝对不是现在的打字机能够比拟的。 更何况,现在的打字机,那可是十八盘啊,光是想想就有些头皮发麻。 现在是一九六零年了,经过几年时间推广简体字,目前的使用习惯上面,已经十分接近后世的了。 所以常用汉字肯定是超过三千字的。 这么多汉字,如果是在电脑上面的话,那就简单多了。 但在打字机层面,算了,说多了都是泪。 偏偏,陈国华每天都需要编辑不少文字。 并不仅仅只是论文,还有其他的文字工作,因此他几乎离不开打字机。 数学期刊的鹿乔山主编,找过他好几次。 都是希望他继续多写一些几何学、拓扑学等层面的论文,就差让陈国华去证明那些十分困难的数学难题了。 毕竟最近一段时间,鹿乔山又托人从国外带回来了不少外国数学期刊,其中便有不少周炜良的数学论文。 后者这个人,虽说不爱国,但不得不承认,人家的数学能力,确实非常强。 有人是这么评价周炜良的:他是移居北美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周炜良此人在学术界的地位。 鹿乔山便怂恿陈国华,多写一些相关论文,在几何代数等领域,全面超越周炜良。 一个是爱国的,一个是不爱国的。 难免会被人拿来对比。 其实陈国华是拒绝过鹿乔山,毕竟他真的很忙。 但架不住对方的软磨硬泡,加上周炜良这个人性情淡泊,不争名利。 反倒是让陈国华觉得,跟这人在学术领域上面有思想碰撞,那也是挺不错的一件事儿。 毕竟他现在可没有什么数学老师,最多就是跟段学复他们这些北大数学系教授交流一二。 就连华罗庚,这位之前他很想拜师的院士,从去年九月份之后,他也没有跟对方接触过了。 因此,如果陈国华还想在数学思维、学术能力等方面,有所进步,确实要多思考一二了。 现在听到段学复这位北大数学系主任的恭维,陈国华苦笑着罢手道: “段主任,您就别埋汰我了,我这点微末成绩,哪能在您面前班门弄斧啊” “不不不,陈老师你太谦虚了.” 两人客套了一下,见对方迟迟不肯说事儿,陈国华只好主动询问。 段学复这才说道: “是这样的,我们系有位老师今天急性阑尾炎,刚才第二节课的时候就已经送去了附属医院那边治疗.” “我们系的其他老师又都有事儿,我就想过来这边借个人帮忙顶一下,陈老师,要不您帮个忙?” 这都快上课了,您这才开口? 而且刚才他不问的话,是不是段主任您还想继续客套下去? 陈国华瞪大眼睛,“段主任,您也知道,我还有其他事儿要忙.” “陈老师,就两节课,怎么样?” 想到之前对方那么大方地批准了好几位数学系的学生来振华研究所兼职,陈国华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不过,他还是询问了一下,是什么课程? 结果一听,是几何学的课。 得! 难怪刚才把他一通夸赞呢,合着早已经瞄准了他呀。 没办法,陈国华只好来到数学系这边的教室,然后准备给大家上课。 结果他走进教室之后才发现,居然是大课,这少不得有四五个班级一起上课啊? 既然是这样的大课,那就基础一些了,反正太高深的话,估计他们也听不懂。 “大家好,我是陈国华,是你们今天的代课老师。” 讲台上,陈国华开口说道。 下面的上百号学生,都好奇地看着他,其中还有好几位是振华研究所的兼职学生呢。 关于陈国华的大名,在北大这边,很多人都不陌生。 毕竟只花了一个学期多一点,就从北大毕业的学生,而且半年之后又回到学校教书的大佬,绝对是非常少见的。 反正很多学生都知道陈国华的大名,不少人也见过他。 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想到,陈国华居然还能教大家几何学的课? 尽管计算数学这个专业里面也会有部分数学的知识,但那是数值计算方法或者数值分析啊。 其内容更多是代数方程、线性代数方程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最优化计算问题等等。 跟几何学是不同的学科领域了。 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形状、大小、图形的相对位置等空间区域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度量。 好奇归好奇,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反而是乖乖听课。 毕竟陈国华可是大佬,学生们虽然也很自信,但还是不太敢跟大佬去较真这些。 反正接下来,陈国华会讲课,如果讲得好,那么到时候必然会有一些学生找事了。 只不过,班上的同学们都失望了,陈国华的课程不仅上得好,而且讲得也非常不错。 但是,不少没有预习到后面课程的学生,可就惨了。 只因为陈国华讲课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并且连着的两节课,中间休息的十分钟,他居然也没有停下来。 大家都不太清楚,那几位振华研究所的兼职学生,也纳闷不已。 按理说,陈主任应该是一个准点下课,很少拖堂的老师才对。 可今天是怎么了? 他们自然是不知道陈国华此时在干嘛,因为他的大脑,现在异常的活跃。 他只想着尽快结束这门课程,然后他要开始自己的研究了。 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也没有停止在几何、代数、拓扑学等层面的研究。 并且在鹿乔山提出来的好几个猜想等高端数学难题中,他自己找了一个方向进行研究。 也因此,他也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并且被这些难题给难住了。 在第四节课,也就是今天上午最后一节课进行到了一半之后,陈国华终于结束了的今天的课程内容。 “好了,我已经讲完了,接下你们自己自习。” 说罢,陈国华就直接在黑板上,干起了自己的事儿。 台下的学生们,全都瞪大了眼睛:这是在干吗? 这群学生都是大二学生,基础是非常不错的,但见识有限。 不过,他们很快就看清楚了陈国华在黑板上面的公式。 “这不是我们几何空间里面的知识吗?” “不是啊,他在用线性微分方程的公式,咦,不知道陈老师在写什么.” 学生们开始有些骚动了起来,但动静不是很大。 办公室内,刚结束自己工作的段学复,想起了陈国华在代课的事儿。 于是便起身过来了。 结果却在教室后门这边,看到了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的徐献瑜。 当即段学复也好奇了起来,想要看看陈国华到底在干吗? 等他看清楚黑板上面的符号之后,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不是高维空间吗?难道他是想证明那个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