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由也是感到十分高兴,陈小敏更是直接欢呼了起来。 家里,陈小月、于沫离她们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全都欢呼了起来。 有肉吃的日子,真的是太好了。 这不,晚上吃饭的时候,就连胡萍姑也再次感慨,国华能力很强,北汽制造厂他们也是够大方。 家里的饭菜也够吃,跟五月份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或许是因为陈国华隔三差五地带一些腊肉、大米等奖励回来,所以陈恭禄他们都没有察觉到什么。 事实上,平摊到每一天的饭量,确实是很难察觉得到的。 加上陈小月她们三小只也足够谨慎,每次做饭都这样。 她们仨这边做主食,胡萍姑她们这边就炒菜什么的。 或者更多时候,都是陈小月她们仨就把饭菜给准备好了。 到了后面,家里买回来的粮食,全都放在一进一跨小院这边了。 陈恭禄不太管这些事儿,云婉裳的话,本身就有钱,对这些小事儿,就更加不太在意了。 反倒是胡萍姑,偶尔还会注意一下。 只不过,陈小月她们仨对陈援朝也不错,并没有什么偏心或偷吃的举动。 所以家里的气氛一直都挺和谐的。 要不然,家里早就出事儿了。 当然了这或许就是因为陈小月她们更懂事一些,更敏感一些吧。 饭后,陈国华回到小院这边,陪于沫离一起复习功课。 三小只自己回她们房间去学习了,很主动地不当这个电灯泡。 很快就要七月份了,她也要参加高考了。 之前六月模拟考试的失利,于沫离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陪着美少女学习了一个半小时,陈国华这才开始洗漱,然后睡觉。 一天,又过去了。 清晨醒来之后,陈国华又满血状态了。 吃过早餐,他并没有立马出门,而是等陈恭禄他们都离开之后,这才慢悠悠地离开家里。 果然,巷子里那辆军绿色越野车已经停在那边等着了。 “陈所长,早啊。” “老叶你又来这么早,我爹他们都看到你了吧?” “怎么可能啊?我都是趴在方向盘上面的.” 陈国华瞬间无语,这特喵的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现实版嘛? 好家伙,老叶你是怎么做到如此优秀的呢? 算了,他喜欢就好! 心累的陈国华,懒得吐槽这件事,让老叶开车,他则是坐在后面想事儿。 等差不多到北汽制造厂的时候,他忽然对驾驶位的老叶道: “老叶,你明天能不能早点来接我?” “没问题啊,你要几点?” “七点半吧!” “好嘞,收到!” 或许早一点出门,就不会被老陈他们发现了吧? 反正是能晚一天让他们知道这件事,就晚一点吧。 虽说陈国华这么做,也有一点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主要还是为了照顾老陈的面子。 人家老陈打了一辈子仗,都没能混上一个配车的身份。 陈国华才十八岁,就已经混上了,虽说他的职位还没到这样的级别,但功劳绝对是够了。 配件研究车间,办公室内,正在敲打着打字机的陈国华,被门口的敲门声给惊醒了。 一大早,他处理好所有事儿之后,就回办公室写论文了。 毕竟夏培肃教授早就让他写那篇关于晶体管计算机概论的论文了,他拖延了这么久,也该交作业了。 所以半上午都没人来打扰他,这会儿‘文思泉涌’呢。 得,被打断了。 “陈所长,李哥过来通知说,是段书记让您过去一趟。” “好的,我知道了,这就过去。” 陈国华起身出门去了,这儿是他的办公室,又在配件研究车间内,没人会来这儿偷论文。 高福并没有跟着出去,而是回自己工位干自己的设计工作去了。 一把手办公室里面,陈国华到的时候,就看到了杨丽清和其他几位陌生的领导。 “领导,您找我?” 冲杨丽清微微点点头,陈国华看向段云平说道。 后者直接给他介绍了一下杨丽清旁边的几位军装领导。 那是来自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所的主任魏祖业和副主任李秉成,以及工程师蒋汉文。 他们三人来这儿,主要是因为陈国华之前拿出来的第109型号碳纤维材料。 众所周知,第六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航空工业使用的国产金属、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生产和检验方法。 另外,研究我国气候条件对航空材料质量的影响及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 而陈国华拿出来的109号碳纤维,完完全全就是最适合航空工业使用的非金属材料。 不仅仅只是它质量轻、硬度强等特点,更是因为它的耐高温等性能。 这事儿还是杨丽清她所在的107工厂,本身就跟六所有合作关系。 而107工厂也已经可以自行生产109号碳纤维了,所以刚巧就被六所知道这种新型材料。 其实,按理来说,之前伍先生也来过北汽,知道这一款109号碳纤维。 但被陈国华忽悠了,因为陈国华说了,现在的109号碳纤维,其实还不能够用在航空飞机上面。 伍先生当然相信陈国华的话啊,毕竟后者是专家嘛。 可现如今,蒋汉文这位第六研究所工程师,经过各项检查之后,确认了109号碳纤维的惊人性能,马上就汇报给了魏祖业和李秉成两人。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会面。 简单介绍过后,魏祖业都没有寒暄,直入主题,询问陈国华这样的材料是否还可以继续改进? “魏主任,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纤维科研所已经在全力改进了,每周都可以进行一次试验.” 陈国华点点头,碳纤维这东西,可以说有很多种,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的碳纤维材料。 就目前而言,堪比普通钢的碳纤维,其实就是中低端的碳纤维。 如果非要用在航空飞机上面,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听到陈国华的话,魏祖业、李秉成和蒋汉文三人顿时两眼放光。 他们马上表示能否去纤维科研所参观一下,这当然是没有问题了。 于是,众人直接离开了办公室,直奔纤维科研所。 到地方之后,魏祖业他们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设备等都十分不错,规划得非常好。 就是有一点让魏祖业三人很想吐槽:居然有人一边看资料一边实验,简直了! “陈国华同志,你们这研究所有多少位大学生啊?” “总共十三名大学生,剩下的都是中专或是高中生,其中还有两位是初中毕业生” 那两名初中毕业生的技术是非常不错的,之前是从其他单位转过来的。 听到陈国华的话,魏祖业三人直接惊呼了起来:怎么可能? 拢共也才十三名大学生罢了,算上陈国华,也就是十四个大学生。 怎么可能会如此短时间内就研制出了碳纤维呢? 魏祖业他们三人几乎下意识地把陈国华给撇开了。 毕竟他们也知道陈国华是领导,虽然是很年轻的领导,但也没有想过他懂那么多。 所以魏祖业他们都以为是裴益民、齐北、顾崇杰他们这十三位大学生把碳纤维给研发出来的。 “呵呵,魏主任,这就是我们纤维科研所了,不大,但没有什么不可能,或许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拿出来更好的碳纤维材料” 陈国华笑了笑,坦言道。 此话一出,让魏祖业他们更加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作为一五计划当中,北方援助建设的一百五十六项重点项目之一,六所可是专门为航空材料而生的。 结果,人家一个造汽车的,却研发出来了他们想要的航空材料。 这打击,不得不说,有点大。 早些年的航空材料是镁合金,到了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不锈钢成为了航空结构材料。 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钛合金材料。 然而内地却是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陆续使用钛合金材料作为航空紧固件的。 在一九五二年之后,太钢等钢铁厂陆续炼制出了不锈钢,结束了内地不能生产不锈钢的历史。 众所周知,不锈钢的拉伸强度一般都是在400到2000左右,弹性模量则是在190-200之间。 而109号碳纤维材料,它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是4700和230,远超不锈钢这种材料。 加上它质量轻、耐高温等特点,绝对是非常非常好的航空工业材料,没有之一。 现在,魏祖业他们已经参观过纤维科研所,知道他们的研发情况。 然而对比六所那边,却是应验了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要知道,在五七年十月份的时候,整个六所的职工已经达到了七百四十二人。 其中工程师有三十二人,技术员两百二十四人,助理技术员一百六十三人。 如此庞大的研发团队,对比仅仅只有十三名大学生和三十名中专生和技术工人的纤维科研所,六所真的是羞愧惨了。 因此,现在听到陈国华刚才那句话,魏祖业他们三人的心情,那是相当复杂。 收拾了一下心情,魏祖业表示,可以跟北汽制造厂这边进行合作,就专门研发这碳纤维。 “好啊,没问题,热烈欢迎。” 陈国华当然很开心啊,他才不介意什么分享成果之类的。 只要是他主导的项目,那就没问题了。 如果是对方主导,他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协调啊? 他那么快就答应下来,自然是因为六所家研究所,目前还不是国防部下属单位。 更重要的是,对方目前是第二机械工业部的,算是自家人。 见陈国华这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魏祖业三人错愕了一下,旋即大喜。 “好好好,不愧是我们的天才,那这样,陈国华同志,您尽快让他们都搬去西郊冷泉村那边” 听到魏祖业的话,陈国华的笑容瞬间凝固了,“魏主任,您刚才说的意思是,让你们六所主导这次纤维的研究?” 好家伙,你们六所的算盘,打得挺六啊。 想屁吃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