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办法,由于北大也是刚成立北大计算数学教研室没多久,所以很多课程都不是很完善的。 伴随着技术发展而同步更新这些课程教材,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儿。 所以,陈国华想要领北大老师这份工作的工资,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就因为这件事,蔡尚思、孙宗鹏、鲁小石他们知道后,顿时恰柠檬了。 他们也都是研究员啊,可他们却没有资格被应聘为北大的讲师。 毕竟可不是谁都像陈国华这样,有厚实的科技成果和扎实的技术、理论功底,能够胜任北大老师的职位。 一般人能成为北大学生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其他的了。 第七件事,便是于沫离第三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比上次的分数落后了一点,让她有点沮丧。 那天被陈国华拉着出去逛了一天,这才丢掉了这点小郁闷。 这天傍晚,陈国华在家里吃饭,询问起了他七姐的事儿。 “爹,七姐不是说这个月回京城么?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动静啊?” 眼下是六月下旬了,陈梨花再不回来京城的话,那就只能是七月份再回来了。 “她也没写信或者发电报过来,谁知道呢?再等等吧。” 陈恭禄摇摇头,并没有太在意。 因为金陵那个地方是老许的地盘,就算有什么事儿,老许不知道,但陈恭禄在那边有不少战友呢,绝对能够帮得上忙。 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事儿。 见老陈都这么说了,陈国华自然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转过天,陈国华回到北汽制造厂,却接到了叶茂昌的通知,北大那边打来电话了。 他来到保卫科的办公室,接起了电话,才知道是今天有位老师临时有急事,已经送往学校附属医院了。 但现在没有可以顶替课程的老师,所以要让陈国华来紧急救场。 对此,陈国华自然是不会拒绝了。 虽说是急了一点,但他无所畏惧。 “老叶,还有车么?送我去一趟北大。” 时间紧呢,所以不可能让他踩二八大杠去北大那边。 十八公里的路程呢,怕是陈国华都把自行车给踩冒烟了,等他到北大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放学铃声响起的时候了。 “有啊,那陈所长您还需要回去办公室拿其他东西么?” 叶茂昌闻言,点点头。 保卫科这边有公共使用的汽车,就好像当初的白礼春,他开着的那辆吉普车,就是当时第一附件厂共用的汽车。 “不用了,直接走吧。” 陈国华摇摇头,他根本用不着拿什么教材课本,人到了就行。 因为教材都在他大脑里面,哪儿还用的着翻书啊。 “好嘞,那您坐好咯。” 老叶跟罗科长说了一下情况,拿着车钥匙就离开了保卫科。 两人一路顺风,很快就来到了北大。 当陈国华刚走进教室的时候,刚巧就来了上课铃声。 “嚯,好巧啊。” 他自言自语地笑了一下,下面两个班的同学,全都闹哄哄了起来。 坐在教室门口第一排的万庆萱,第一个瞧见了陈国华,顿时惊讶道: “老陈,你来学校上课了?大新闻啊!” 瞅她大惊小怪的样子,似乎陈国华出现在教室里面,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儿。 顾小凤、王玉珠、高桂琴、姚诗琼等女同学都在前排坐着呢,一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陈国华。 后排位置则是薛晋权、成时若、曾抗生等人,此时的他们也都惊讶地抬起头来。 好奇怪啊,陈国华怎么来这儿了? “这算什么大新闻?难道老徐没跟你们说,我是今天的代课老师么?” 讲台上,陈国华笑呵呵地看着众人。 前后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三月份他从北大毕业离开,当时还跟家人在北大这边拍了不少照片。 嗯,其中还还刚巧偶遇了顾小凤、姚诗琼几人呢。 转眼现在的六月下旬,陈国华就站在讲台上,成了老师。 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前后也只是三个月罢了。 “什么?你是今天的代课老师?” 教室里,万庆萱等等同学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还以为自己出行了幻听呢。 即便是跟陈国华关系蛮好的薛晋权、曾抗生、余德词等人,此时也同样十分震惊。 毕竟在北汽制造厂那边,那是陈国华的地盘。 在北大这边又不一样了。 只因为北大是全国高等学府,她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能成为北大老师,即便是代课老师,那都不是一般人。 好吧,成时若他们也知道陈国华并不是一般人。 但这也是太快了吧? 很突然就成为了他们的老师,而且是站在北大教室里面,给他们上课的老师。 窝草! 有点难以接受啊。 “怎么?老徐还真没给你们说啊?我的助教讲师的证件都已经下来有半个月了呢,没想到他藏得那么好,我还以为你们都知道了呢,啧啧啧.” 见万庆萱她们不敢置信的表情,陈国华笑得更开心了。 两个班一起上专业课,那是因为这一节是线性代数方程的课。 全部人坐一块儿,总共是六十二人。 只是看了一眼,陈国华就已经知道班上来齐了人,不需要点名了。 真不知道上辈子那些专业课的老师,为什么还需要点名? 一个班级撑死了也就是六七十人,如果是两三百人的公共大课,那就没得说了。 可这样的专业课,人数真不多。 “你已经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了?助教讲师?” 顾小凤惊呼了出来,这又是很不一样的消息了。 因为这意味着陈国华是正式的老师,而不仅仅只是来这边代一节课的老师。 北大正式的老师啊,最重要的是,陈国华今年也才十八岁而已。 历史上,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是梁漱溟,此人成为北大教授的时候,当时年仅二十四岁。 那个时候是一九一七年,当时已经二十四岁的梁漱溟就已经担任过《民国报》的编辑和记者,也在不同杂志上面发表过不同的文章。 一九一五年就被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到北大任教,一七年的时候就成为了北大教授,专门讲佛教哲学。 当然了,在那个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就是陈国华无法理解,一个讲哲学概论的人,怎么就那么快当教授了呢? “对,助教讲师,怎么了?有什么问题么?” 陈国华呵呵一笑,旋即收起笑容,道: “好了,闲聊结束,现在正式开始上课。” 万庆萱等人闻言,只好安静下来,但微微翘起的嘴角,还是显示出她们并没有认真听课的意思。 “你们上节课讲到哪里了?” 一开始,陈国华还算正常,例行公事地询问之前老师的讲课进度。 等问清楚之后,他就直接在黑板上写出了十道题目。 直接就囊括了后面五个章节的内容。 “好了,黑板上的十道题,我给你们一节课的时间做完它们,下节课我们再来讲解题目.” 陈国华把粉笔放回讲台,淡淡地说道。 原本还准备看好戏的万庆萱她们,顿时傻眼了:“老陈,我们没有预习到后面两章呢.你这也太敷衍了事了吧?” “对对对,这样肯定不行啊,我们大家都没有预习呢.” 不少同学在反抗,而陈国华却淡淡地说道: “有谁已经预习完整本书的,举手看看。” 刷! 后排的男同学,几乎都举手了。 万庆萱、顾小凤等人回头一看,都纷纷傻眼了。 我擦嘞,男同学全都预习完整本书了? 这是什么情况? 实际上,还真就是这样的。 因为自从要参与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这两大项目的学习之后,他们就已经开始规划了。 很明显,他们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两大项目当中。 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学习和防止被女同学们发现秘密,薛晋权他们两个班的男生,全都商量好了。 不管大课还是小课,全体男生都会坐在后面,把前面位置让给女同学。 而跟女同学之间的分界线这一排同学,都会在每天每节课自动轮换。 凡是轮换到了分界线的这一排,都会自觉地拿出讲义或者教科书进行预习复习等之类的学习任务。 后面的男同学则会趁机进行学习晶圆制造或芯片制造这两大项目的部分技术内容。 他们不被允许携带资料进入教室里面,因为陈国华说过了,一旦被发现的话,那就等着踢出这个项目吧。 毕竟带资料进入教室的话,被发现的风险非常大。 所以他们都是在后排进行默写或者将其中的技术片段写出来自己反复琢磨。 也因为如此,他们早早就把书本内容全都预习完毕了,怎么可能还会有没预习过的章节呢?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六月下旬了,距离期末考试也就仅剩下十来天了。 十来天的时间,一本讲义都几乎快讲完了。 “所以你们都看到了,没有预习完,那是你们的问题,学习这件事从来都是靠你们主动,而不是需要老师逼着你们去完成.” 陈国华淡淡地说道: “好了,开始做题吧,这十道题目其实也囊括了前面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是后面五个章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