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四种办法(求订阅)-《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2/3)页

      嗯,是罗峰他们的时间比较紧张,陈国华自己的话,倒是没有什么。

      “哎呀,大哥你跟着我们就对了.”

      走在最前面的陈小月,回头说了一句,她身后的于沫离捂嘴偷笑,只有最后面的陈国华,满脸无奈。

      走了没多久,前面就堵路了。

      人太多了,根本很难挤进去。

      今天是所有人都放假的日子,几乎都跑出来活动了。

      隔着老远,陈国华都听到了前边天安门广场那边,载歌载舞的声音,十分的热闹。

      “要不我们回去吧?这根本挤不进去啊.”

      对于看人头这样的活动,陈国华相对排斥。

      放眼望去,他前面全都是乌泱泱的人头,似乎全民都挤在长安街这边了。

      也就是陈国华他们家住在翠花胡同,距离天安门广场非常近。

      否则的话,现在别说挤了,估计连来到附近街道的资格都没有。

      “哎呀,大哥你真扫兴,大嫂你说说他,他好无趣啊”

      牵着她大嫂的陈小梅,忍不住吐槽道。

      只有坐在她大哥肩膀上的陈小敏,乐呵呵地笑着,没有丝毫参与到大家要不要离开的这个话题的意思。

      尽管她已经五岁了,但还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很受宠。

      陈援朝也想坐上去来着,毕竟他现在什么都看不到,都是人。

      时间飞逝,又过去了半个小时,大家伙却只是前进了十多米罢了。

      得,这个节目是看不到了。

      加上陈国华不时说上两句,于沫离也赞同离开,于是大家只好半途而废了。

      不去看节目的话,还能干嘛呢?

      去颐和园或者其他地方逛一逛咯,爬长城、香山公园等等,也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随大流的陈国华,没有发表意见。

      等于沫离和陈小月几人讨论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决定了,去颐和园那边拍照。

      反正家里有照相机,缺的是胶卷。

      不过她们大哥有钱和票,可以购买胶卷。

      计划经济时代就是这一点不太好,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票。

      不过,书本这东西不需要票,却又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说起来,多多少少有些讽刺。

      颐和园,大家也不是第一次来了,对这地方也蛮熟悉的。

      到地方之后,大家就找位置拍照。

      万幸这边的人并不算很多,所以大家可以尽情地闲逛、拍照。

      “陈组长?”

      逛了没一会儿,陈国华听到了熟悉的叫声,十多米开外,马云禄和房若欣两人正笑着招手。

      很明显,他们两人也是有些吃惊,毕竟没想到会在这里偶遇。

      京城很大,而且有六百多万人。

      这样都能偶遇,说明真的是有缘分啊。

      “老马,你们也来这里逛呢”

      陈国华也是惊讶不已,然后给于沫离介绍了一下,同时还冲老马说道:

      “又不是在单位里,别喊什么所长,叫我国华就可以了。”

      对方比他还大,要不是职位不同,马云禄也不会这般恭敬。

      多了马云禄和房若欣两口子,接下来的行程反而更加热闹了。

      照相机里的一卷胶卷,拢共就是三十张照片,所以很快就拍完了。

      拍完之后,时间也到中午了。

      一行人就在附近的国营饭店点菜吃饭,特意说了不用票行不行?

      可行!

      听到饭店工作人员的话,陈国华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昨天的粮食份额下降之后,现在的饭店就必须要用票了呢。

      这样也好,说明京城粮食目前还不是非常紧张。

      揣着心事,陈国华该吃吃该喝喝,并没有担忧那么多。

      五一一整天,他都在外面耍了一天。

      假期结束之后,就要回归工作、学习了。

      于沫离她也要准备一下第二次模拟考试了。

      关于模拟考试这件事,她还是有些头疼的。

      虽说吧她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每四五六这三个月都要考试,就让她心态有点蹦。

      所以她埋怨过陈国华好几次,要不是陈国华他们这一届搞出来的模拟考试,她们也就不用参加这些考试了。

      “多参加考试才好,高考嘛,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儿”

      每一次,陈国华都只是摸了摸美少女的头发,如是安慰她。

      其实相比现在的高考来说,以后的高考反而更难,而且以前的科举考试也一样非常难。

      因此相比较而言,生活在五十年代的高中生,真的是幸福多了。

      北汽制造厂,五月已经过去了几天,纤维科研所和配件研发车间也都已经步入正轨当中。

      这天,陈国华结束了技术指导之后,就去找段云平了。

      “都安排好了?”

      段云平看到陈国华敲门进来,顿时温声笑着问道。

      “是的,领导,我都安排好了。”

      再不安排好的话,老段怕是要打人了。

      毕竟之前陈国华可是答应了,要去钢铁厂那边帮忙的,这都过去好几天了,人家钢铁厂那边已经催了好几次。

      所以不能再拖下去了。

      “那行,走吧,上车。”

      门口的警卫员小李,早早把吉普车给准备好了,上车之后,陈国华突然问道:

      “领导,您怎么还开这辆吉普车啊?咋没换轿车?”

      “它跟我了十多年,舍不得。”

      老段呵呵笑着说道,陈国华立马说道,“这样吧,我到时候跟几位师傅说一下,给您这辆车改装一下,加四个减震器,以后也不用那么颠簸了.”

      “那不行!”段云平闻言,直接摇头了。

      他可不想占公家的便宜,陈国华却表示,这本来就是为了领导考虑。

      毕竟老段一人管着七千多人的大厂呢,每天都是殚精竭虑,总不能在路上的时候,还那么辛苦吧?

      更何况这辆汽车,少说也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车了,各种零配件什么的,其实都十分残破了。

      然而,不管陈国华怎么说,段云平还是摇头,表示不需要。

      对于段云平来说,这辆吉普车就应该是它原来的样子。

      何况,上面领导也说了,就算现在建国了,也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而不是学着之前那个党派那样的做派。

      陈国华肃然起敬,不愧是久经考验的战士。

      这个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人,比如陈恭禄、于世勋等人,再比如眼前的段云平。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一群人。

      他没有继续再劝说对方,同时也大约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后世那个繁华盛世,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站起来。

      吉普车依然在前行,陈国华思绪已经飘远了。

      京城钢铁厂,在段云平的介绍下,陈国华见到了汪兆惠这位一把手。

      “汪书记您好,真是抱歉,本来我应该早一点过来的,但最近的事儿实在太多了.”

      初次见面,陈国华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而且见面就主动认错和解释缘由。

      其实他相信老段应该跟汪兆惠解释过这些,但他还是必须要解释一次。

      毕竟人家老段跟汪兆惠的交情,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儿,陈国华给你对方就是陌生人,今天还只是第一次认识呢。

      更何况,人家可是一把手,他也只是一个小小科研人员罢了。

      “陈同志您太客气了,我们都知道您很忙,而且也是为了科研事业嘛,能理解能理解”

      汪兆惠闻言,心里好受不少。

      花花轿子人人抬,既然陈国华那么给面子,他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

      更何况,这件事其实说起来,是钢铁厂这边有求于人。

      并且从目前的这个情况来看,也就只有陈国华能帮忙了。

      至于说那些北方来的工程师?

      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陈国华呢。

      钢铁产量这件事,在五七年的时候,北方的工程师们,肯定还乐意帮忙。

      因为那个时候,是内地跟北方的关系最好最甜蜜的一年。

      如果在那一年,有人敢说关系破裂,那绝对是某只老鹰的走狗了。

      一九五八年,也就是去年,京城钢铁厂就接到了上级命令,全年的钢铁产量要增加百分之三十。

      今年,还要在明年的基础之上,再增加百分之五十。

      而就前几天,也就是五一劳动节那一天,汪兆惠再次接到上级命令,京城钢铁厂的产量,必须再增加百分之二十。

      如此一来,这个庞大的工作量,对钢铁厂来说,就绝对是巨大的压力了。

      因为工人不可能再增加,其他什么设备之类的,也不可能立马就能增加到位。

      那么现如今,汪兆惠能想到的办法,那就是寄希望于陈国华这边了。

      当然了,汪兆惠也不可能说,完全就依赖于陈国华这边。

      提供生产力效率,改进生产设备,这只是汪兆惠渡过难关的手段之一罢了。

      跟汪兆惠这位一把手客套了几句,陈国华就表示,希望可以先参观一下钢铁厂。

      对此,前者自然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反而是安排了一位车间主任熊主任在外面带路。

      他自己则是和段云平并排跟在身后,小声地聊着天。

      “我说老段,你们厂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位小同志应该能帮上我们钢铁厂的忙吧?”

      “老汪,你对我没有信心,也应该对小陈有点信心啊?”

      段云平呵呵笑着说道,在对方急迫的眼神中,他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陈述了一下最近的情况。

      北汽制造厂的配件研发车间,目前已经在开始研发铣床等众多机床设备。

      一旦完成之后,各个车间的生产效率绝对可以稳步飙升。

      比如段云平看到过的关于能一次同时打多个孔的多轴钻床,这玩意儿听着就十分夸张。

      可这个多轴钻床,不过是众多机床设备当中,极为不起眼的一个罢了。

      除了这一点,之前陈国华已经改造完毕的板簧生产车间,此时的效率,那真的叫一个快呢。

      汪兆惠听得直流口水,“我说老段你真不够意思,你要知道,要不是我力排众议,多次在大会上,力挺你们北汽制造厂,你们哪有那么多钢铁进行生产?”

      “我可是听说了,这位小陈同志的两个研究机构,可是消耗了不少钢铁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