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四人都是机械方面的大学生,而且在一汽的时候,不管是干活还是其他,都十分厉害.” “来到我们这边之后,更加如鱼得水了.” “其实那天您带我去机械工业部那边领奖章的时候,马云禄同志他们就跟我说了,这活都快干完了,接下来有没有什么其他计划?” 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这么问,除了有冲劲儿之外,也是觉得搞研发工作,比其他工作要有意思得多了。 当然了,如果不是陈国华提供了技术和指导,他们只怕不会这么觉得了。 而除此之外,马云禄他们这些人也知道每完成一项任务,肯定会有奖励,并且这个奖励还不少。 便是冲着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开心、满足了。 段云平闻言,顿时更加好奇,询问马云禄那四人跟华居佐他们五人,到底哪边更强一些? “领导,这不好比较啊。” 陈国华顿时摇头,没有直接回答。 甭管怎么说,就算是面对老段,他也不想直接评价马云禄他们这些人。 从学历上面来说,大家都半斤八两,都是大学生,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从专业出发,马云禄四人就占了大便宜。 因为马云禄、周德龙、曹同贵和关大伟四人在大学的时候,学的都是机械相关的知识。 也因此,他们在进入一汽之后,才会如此快速上手。 反观华居佐、钱振鹏他们五人,专业都不一样,也跟机械等不相干。 要不是陈国华亲自领着他们,在去年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机械。 否则的话,现在还只能看到一群只会拿着图纸指指点点的大学生,跟荣师傅他们沟通起来,只会更慢,效率更低。 另外,如果是从经验出发的话,毫无疑问,还是马云禄他们更强一些。 但在配件研发车间,搞的是科研,拼的是创造力。 在这一点上面,华居佐他们五人反倒更有优势。 毕竟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可以任意添加颜料、画笔等,随意进行涂鸦,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 可马云禄他们就不太顺畅,没那么简单直接地做到这一点了。 所以,他们也不是那么好评价的,陈国华也懒得去跟人说这些。 他现在是很满意马云禄他们这整个团队,所以不希望有什么外界的风声,影响到他们。 见陈国华不乐意说这些,段云平也没有继续追问。 拿起刚才陈国华拿出来的关于记忆磁芯的这份计划书,然后表示他需要回去开会讨论一下。 “不是,领导,还要开会啊?难道您是想要解散他们吗?” 陈国华闻言,脸色一变,急忙说道。 老段现在是什么情况? 不想要功劳了?还是觉得功劳已经足够了? 开会是什么鬼? 真要是开会能开出什么结果来,那黄花菜都凉了。 “小陈啊!”段云平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地表示,他也为难啊。 身为一把手,他可以一言堂,但不可能一直都是一言堂,否则的话,他也干不长久。 其次便是最近有个任务,他琢磨着让陈国华帮忙解决一下。 “什么任务,您说。”陈国华闻言,端正了态度,坐直了身体说道。 “是这样的,小陈你也知道,我们北汽制造厂是需要非常非常多的钢铁,对钢铁的依赖很高” “大部分钢铁都是从钢铁厂那边运输过来的,我们是他们钢铁厂的大客户之一” “之前你要的很多材料,属于是计划外的,所以很难申请.” 陈国华听到这里,已经琢磨出味道来了。 很明显,在现如今的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东西的产量,都差不多是固定的。 当然了,这个固定并不是说,它真的就定死了,只能生产这么多。 有句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工厂十分死板,真的就只是按照计划,只生产那么多,绝对不会超出任何一点。 那么很大概率是完成不了任务指标的。 毕竟总会有一些次品、残品逃过检查,也会有一些意外事件,比如上面突然在年尾的时候,紧急下发文件,需要多剩下百分之二十的产品。 真到了那个时候,只怕工人们都怨声载道了。 因为无端端增加这么多工作量,是很难完成生产任务的。 一旦无法完成这么多的任务指标,上头虽然不会说什么,但绝对也会对一把手这些领导感到失望了。 五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可没少发生这样的事儿。 今年都已经是五九年了,每个工厂的一把手都精明着呢。 因此,倒是有不少是计划外的产品。 可钢铁这东西,即便是有计划外的产品,那也绝对是香馍馍啊。 人家钢铁厂不可能就这么卖给你的。 所以,当时老段就答应了钢铁厂的一把手汪兆惠,到时候让陈国华帮忙解决一下他们钢铁厂的难题。 “什么难题?” 陈国华不动声色地询问道,他也不确定自己能否解决,所以先问一问。 而对面的段云平,却是面露惊讶: “小陈,你对钢铁这些方面也有研究?” 此话顿时让陈国华乐了: “领导,瞧您说的,我们这儿是北汽制造厂,玩的就是跟钢铁有关系的机械、汽车等等.” “再说了,隔壁的纤维科研所,我当时也说过了,我们可是要研发出比钢铁还要硬的新型碳纤维材料呢” “您不会是忘记了吧?” 段云平闻言,放松了不少。 他本来就对陈国华有一种莫名的信心,但又害怕后者完成不了任务,所以一直没吱声。 既然陈国华都这么说了,他也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于是当天下午,北汽制造厂的领导层会议就召开了。 薛亚军、田敬业等领导,以及十多位车间主任,还有科室主管等等,全都面面相觑。 老段居然拿陈国华提交上来的项目,让大家探讨一下,是否要通过? 好几位车间主任当即便表示,如果不从他们自己的车间抽调人手,那就无所谓。 但也有几位副厂长表示,这不行啊,耗费太多的资源了,咱们北汽的家底儿再厚,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这几位副厂长一开口,立马就被薛亚军给喷了:之前那些兄弟单位送那么多物资过来的时候,你们怎么笑得那么开心?是不是忘记了那些物资都是因为谁才送过来的? 真是过河拆桥的一把好手啊! 一番话喷得几位副厂长无话可说,干脆闭目养神了。 底下一直没吭声的陈国华,表面上毫无波澜,内心已经笑开花儿了。 还别说,一二把手都帮着自己的感觉,就是爽啊。 其他车间主任,却不为所动,因为陈国华他领导的两个研究机构,本身就分配走了不少大学生和设备。 现在要搞新项目,也应该是优先为北汽制造厂考虑吧? 听到这里,段云平正准备开口说话,陈国华已经抢先一步询问道: “那么邢主任,您觉得怎么样的科研项目才是为我们北汽制造厂考虑的呢?” 第十二车间主任邢学智闻言,当即便道: “比如提高一下我们生产车间的生产效率,改进一下设备等等,这些对陈所长您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题吧?” 此话很快就得到了其他车间主任的一致赞同,甚至一个个主任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陈国华身上,眼神里满是期盼之色。 大家之所以这么高兴和充满期待,当然是对陈国华有信心,知道他肯定能做到。 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去做。 如果现在借着这个机会,逼迫陈国华一把,那绝对是非常划算一件事。 主要是因为大家都苦陈国华久矣。 同样是身处北汽制造厂,他们这些生产车间,都跟后娘养似的,不是那么受待见。 因为对比配件研发车间和纤维科研所这两个机构,要大学生给大学生,要技术员就给技术员,要钱给钱,要设备给设备。 而车间这边呢? 不仅没有,还要从他们车间这里抽调六七八级工人给陈国华。 欺人太甚! 其次便是任务指标的关系。 如果陈国华能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让他们能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 那么以后别说让陈国华抽调工人了,就算是让他们这些车间主任过去帮忙,他们也绝对没有二话啊。 被大家伙这么盯着看,陈国华微微错愕了一下,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对不住这些车间主任啊。 他们都是一群可爱的人。 为了任务指标,他们应该没少跟老段吵架吧? 下属硬刚一把手,也就是这个时代的工人敢这么干了。 这个时代的工人,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的私心,都是一心为公的可爱工人。 不过,陈国华转念一想,岂不是说,如果想要通过记忆磁芯这个项目,他要完成钢铁厂那边的任务,还有车间主任他们提出来的这个任务? 没有过多思考,陈国华就决定答应下来。 提高生产力是一件好事儿,只不过,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各位领导、主任,我其实是很想答应大家的,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现在做的这个记忆磁芯项目,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陈国华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 “大家都知道,之前,我在搓牙机、板簧加工设备等改进项目的时候,也运用了一种机床技术.”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当机床技术继续提升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 “数控机床就是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它可以说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不二法门” “如果想要实现数控机床,那么就需要在计算机领域内有着更深入的研究,而记忆磁芯则是晶体管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之一” 几位副厂长、众多车间主任和科室主管等人,全都瞠目结舌地看着陈国华。 他在说什么呀? 数控机床? 计算机? 咋地这么高大上啊? 咱们不是京城汽车制造厂么?怎么变成了制造计算机了呢? 见大家呆滞的反应,陈国华叹了一口气,他就知道,现在跟他们说这些,无异于对牛弹琴。 确实如此,因为大家对计算机这样的高精尖科技,没有半点的印象。 因此,即便陈国华描述得再完美都好,他们怎么可能会明白呢? 指望他们理解这些,还不如给他们一些外国自动化生产设备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