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挖人(求订阅)-《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第121章,挖人(求订阅)

      前门火车站,一九五九年一月上中旬。

      现在这个时间点,新的火车站还在建设当中,要到今年九月份才会交付使用。

      这其实也是建国十周年的一个大项目之一。

      新的火车站就建立在通惠河、崇文门、建国门之间的位置,这个位置十分优越,距离天安门广场仅仅只有两点六公里。

      当然了,现如今的陈国华,他是来到了前门火车站。

      前来送行的人,是段云平和罗树江两人,其他人都没来。

      即便是他父母、于沫离和陈小月等家人,都没来送行。

      没办法啊,这事儿被段云平给抢走了,即便是想要跟陈国华拉近一些距离的薛亚军,也都没辙呢。

      “嚯,我还是第一次来火车站呢,没想到这么漂亮?”

      坐着老段的吉普车,陈国华看着前方漂亮的火车站,多少有些诧异。

      尽管对他来说,前门火车站其实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破烂不堪。

      但这个火车站在当时建国之后,也是立下不少功劳的。

      之前因为战乱,前门火车站早就十分破败了。

      后来陆续修建了很多花池、草木,以及大型的雕塑,这才有了现如今的漂亮车站。

      “呵呵,可能往后啊,你也会经常坐火车了”

      段云平呵呵笑着说道:

      “不过,隔壁已经在修建一个更大的火车站了,说不定到时候这个前门火车站就会拆掉了.”

      他说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现如今的火车站,真的是车水马龙,吉普车、轿车这些有不少,公交车更多。

      每天从这个火车站上下车的旅客就超过了三万人。

      可想而知,一个小小的前门火车站,其实早已不堪重负了。

      否则的话,也不会在不远处的建国门那边,再修建一个火车站了。

      陈国华只是笑着附和,询问了几句过去的一些事儿,目光还是一直盯着外面。

      到了地方之后,陈国华就自己下车,挥别段云平和罗树江,自己步行走进了火车站。

      车站并不大,但人却很多。

      站内有小卖部,主要是卖一些糖果、饼干、香烟、毛巾等食品和生活用品。

      大家都是井然有序地排队,通过安检。

      其实所谓的安检,就是简单检查一下就可以了。

      并没有什么管制刀具、手枪之类的不能携带上火车,而是如果带枪的话,还得有持枪证才行。

      主要就是检查枪支这些,其他都不查。

      这也导致陈国华看到有人直接用扁担挑着一头山羊上车,甚至还有用绳子绑着的鸡鸭等等。

      可谓是千奇百怪,一点都不奇怪。

      陈国华觉得很奇怪,毕竟这个时代,乘坐火车的人,几乎都是公务出差的工作人员、学生、退伍士兵等等,还有就是外国华侨等旅客。

      担着鸡鸭羊的旅客,也真不知道他们是去干嘛的。

      通过安检之后,陈国华就径直来到了候车室,一听广播,知道火车已经等着了,便直接检票上车了。

      从京城开往哈市的火车,由于是首发站,所以火车早早等候着了。

      华罗庚给他安排的车票,还是卧铺票,讲真的,就这一点,陈国华还是很感激的。

      首次出门,直接安排卧铺票,估计也是跟他还年轻,以及是去一千两百公里之外的哈市,有很多关系吧?

      上车之后,大概等了半个多小时,陈国华所在的车厢,便陆陆续续全都坐满了人。

      “小同志,您这么年轻是去东北那边上学么?还是您在京城上学,现在放学回家?”

      顶着一张年轻脸蛋的陈国华,刚上车,就有不少乘客打听他的消息了。

      他所在的这个车厢,他自己的左边下铺位置,对面中上下铺等位置都有人。

      “我是去那边出差的,呵呵。”

      面对这些热情的同志,陈国华却不太热情。

      放好行李之后,他就拿出了暖水袋和书本,准备当一个安静看书的美男子。

      “哦,那还真没看出来啊,您这么年轻就出来工作了呀,还能出差,挺优秀的啊”

      这位老同志,您可真是没点眼力见啊,没瞧见我要看书了么?

      陈国华敷衍地冲对方笑了笑,翻开书本就低头看了起来。

      结果对方又再次开口了。

      “小同志,能跟您商量一件事么?”

      沈冠宇陪着笑脸,陈国华抬头,皱眉地看向对方,却没有开口。

      “是这样的,您看我这票是上铺票,我一个老头子上上下下很不方便,要不您帮个忙,我跟您换一下,可以么?”

      听到对方的话,陈国华心里叹了一口气。

      他就知道,对方的热情,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

      陈国华站了起来,结果抬头却刚巧看了上铺那个位置,明显还有点湿湿的。

      并且还有一股霉味扑鼻而来,他直接冲对方摇头道:

      “老同志,您跟别人换吧,我不太方便。”

      本来这趟列车就是要行驶三十六个小时的,而且碰上晚点的话,四十个小时也不奇怪。

      所以他可不想委屈自己。

      说罢,他就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低头继续看书了。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中年同志,见陈国华明明站起来了,却又不换票,当即便道:

      “这位小同志,你这样做就是你的不对了,给老人家换票怎么了?”

      “伱这么年轻,腿脚好使,人家老同志腿脚不方便”

      此时的沈冠宇,脸色微微一变。

      果然,陈国华却是面带微笑地看向那位中年人,道:

      “这位同志,您也是下铺票,您看着身材魁梧,器宇轩昂,要不您直接好人做到底,跟老人家换票吧。”

      “现在我们国家都倡导大家要尊老爱幼,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

      “我呢,还需要看书,您看看这些书,我虽然是去出差,但同时我也是一位大学生啊.”

      “所以啊,我在火车上也是不能放松的,要是耽误了的话,我老师和领导都会责骂我的.”

      “同志您就发挥一下尊老爱幼的精神,牺牲一下,辛苦了!”

      说得好像他陈国华不会给人戴高帽似的。

      既然对方那么喜欢占据道德制高点教训别人,得嘞,他马上就把对方送去上铺那边体验一下。

      什么叫好人不能做!

      中年人明显被陈国华的一套组合拳给整懵圈了。

      沈冠宇这位老同志也是可怜巴巴地看着他,中年人没办法,一时心软,就跟前者换了。

      换票之后的中年人,也没有直接去上铺位置,只是把行李扔了上去。

      然后就坐在过道这边,看似跟沈冠宇这位老同志聊天,目光却一直盯着陈国华。

      后者可不管这些,他就一直看书。

      反正外界的的事儿,与他无关。

      窗外,一辆运煤的列车已经出发了,蒸汽机车头冒着白烟,轰隆的声音,哐当哐当的从慢到快,拖着长长的列车驶离车站。

      这个时代从京城出发的列车,大部分都是运送煤炭、钢铁、粮食等物资。

      纯粹旅客列车,反倒是没有那么多。

      等这一趟列车离开之后,陈国华他们所在的这趟列车也终于启动了。

      这个时候,列车员这才终于来到了陈国华他们所在的位置开始换票了。

      是的,这个时候的火车票,嗯,特别是卧铺票,那是需要换票的。

      主要是两个作用,一个是防止跳票,二是到站之后提醒旅客下车。

      类似这样的长途列车,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是靠列车员提醒的话,很多旅客是很容易坐过站的。

      一旦睡过头了,想要坐回来,那就十分麻烦了。

      现如今的的火车票,可不是那么容易购买到的。

      不仅仅需要单位的信件,还需要向上面的领导申请才行。

      就好像大学生寒暑假坐车回家等等,那也是需要学生证,甚至是学校老师的证明才行。

      估计之前王学国前往哈工大的时候,用的是录取通知书这才买得到火车票的吧?

      车票也很简单,就是硬板纸车票,上面有一些防伪的孔洞、黑色字体、红色印章等等。

      硬卧票(下),京城至哈市,单程全价票是三十七块八毛钱。

      还有六毛钱的卧具票,凭借这张票可以使用一套卧具。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火车站给的一个卧铺乘车证,上面也都是有日期、印章等标识。

      列车收走了票之后,就给了陈国华一个木制的类似床位的板块,到时候下车的话,就需要用这个板块换回车票。

      折腾完之后,火车已经哐当哐当开出去一段距离了。

      此时车厢内的空气流动,那股浓浓的烟味就挥之不去了。

      陈国华对这股味道,是真的很不喜欢。

      而且这个时候的车厢,真的很冷,一点都不暖和。

      讲真的,那个供暖的锅炉到底是从哪里吹过来的呀?

      可能没有这个锅炉吹的这些‘暖气’,车厢内反而会更好吧?

      唉!

      临近中午才出发的火车,中午都还没出关呢,速度是真的慢。

      午饭是吃窝窝头,陈国华就在车厢内吃的,但他的窝窝头是软糯的,并不是硬邦邦的。

      他一直都在看书,并没有跟其他人交流。

      换了车票的中年人,此时已经后悔了,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谁让他刚才那么爱出风头,又拉不下脸拒绝陈国华给他戴的高帽呢?

      上铺的霉味,是真的熏人。

      反倒是沈冠宇这位老同志,坐在陈国华的对面,直接躺着看书,十分自在。

      而且还十分好心地让出了一点位置,邀请中年人坐过来。

      多少有点砂仁猪心了。

      对于这两人相爱相杀的故事,陈国华一点都不感兴趣。

      不过,总有人喜欢闹事儿。

      下午的时候,陈国华对面中铺的一个三十岁女同志,就突然开口,想问陈国华借本书来看看。

      因为实在是太无聊了,总不能在这个时候打牌下棋吧?

      那也得有这样的工具才行啊。

      “不好意思,我这边可没有闲书哦,我这些书,我也不知道您是否能看得懂,要不您看看?”

      陈国华抬头,把自己的书全部亮了出来。

      女同志扫了一眼,直接瞪大了目光:汽车工业基础、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线性代数方程、堆垒素数论、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等等。

      这些书籍,全都是专业性十分强的书。

      比如陈国华正在翻看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这本书,这是华院士在一九五六年编写的论文,并且还获得了当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这书的专业性就毋庸置疑了。

      沈冠宇和中年人王忠信等人也都看了过来,看清楚那些书本名字之后,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位女同志杨丽清反应过来之后,当即说道:

      “小同志,您还真的是看专业书籍呢?这是华罗庚院士编写的论文?您能看得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