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说老薛你当时怎么就那么贪心别人的三千块钱塑料薄膜呢?你是二把手啊,你是领导啊,你的格局能不能放大一些?” “我命令你,下次小陈,不,下次你们厂再有类似的事情,你这个二把手也别当了” 张逢时是气坏了,直接拿下属撒气,而且是没有丝毫留情。 原本,大家都是领导,多多少少会给点面子嘛。 可现在的情况就是,他们汽车工业管理局,亏大发了! 罪魁祸首自然是薛亚军这位当初瞒着没上报,还贪了人家塑料厂三千多塑料薄膜的二把手。 陈国华嘛,不能说没错,但也不能说他有错。 越级上报是大忌,陈国华确实不可能直接上报给张逢时。 但,这小子,谁也没想到他动作那么快,这才没多久,又拿出发明成果来了。 算了,不说陈国华了,还是继续骂老薛吧,得把他骂醒才行。 此时的薛亚军,人都麻了。 等听完张逢时说起刚才的遭遇,顿时心痛到无法呼吸。 他当时大意了啊! 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呢? 关于这些事儿,陈国华都不知道。 即便知道了,也跟他没有关系啊? 蔬菜大棚很快就上线了,正式开始种植。 夏孟远最是勤快,而且他本身也住在制造厂的保卫科里面,现在可倒好,直接搬到大棚里面去住了。 现如今,大棚已经开始点火了,菜种也已经洒下去了。 草木灰不多,还得省着点用。 “老夏,再过一周就是小雪了,最近晚上睡觉的时候,您可得注意点” “要不您还是把这床让给老叶他们吧?他们年轻,扛得住” 陈国华的劝说,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老夏已经决定死守这处大棚了。 见此,陈国华只好不再劝说了。 关于蔬菜大棚的注意事项,他已经交代过老夏了。 而且还直接整理成册,没事儿就让老夏翻一翻。 反正保卫科有好几人都是识字的,他们白天的时候,可以再读给老夏听。 夏孟远不是没文化,他只是认识的字不多,但他年龄摆在这里,懂的事儿可不少呢。 当然了,作为孔孟之乡的人,夏孟远不识几个字,也是挺让人意外的。 但这恰恰是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 前几年的扫盲,夏孟远也认识了不少字。 可过后嘛,除了几个常用经常看到的字,其他的文字,都还给老师了。 运动场这边四百平米的蔬菜大棚出现之后,整个北汽制造厂都掀起了讨论的风潮。 然而,北汽工人合作社这边也同样再次弄了几个占地一亩左右的蔬菜大棚。 顿时让蔬菜大棚这个话题,成为了北汽制造厂最热门的八卦,没有之一。 一把手办公室,段云平听到老薛被张逢时臭骂了一顿之后,在办公室里面狂笑了十多分钟。 “没想到老薛你也有被算计的一天?” 乐不可支的段云平,在最近这几天,心情都十分不错。 直到周三这天下午,陈国华来工厂上班了。 段云平便把他直接喊到办公室里。 “小陈,你最近有没有其他想法?” “领导,什么什么想法?” 陈国华装傻充愣地说道。 前两天是周一周二,他在中科院那边,忙碌了两天,上午也是很忙。 可没啥成果啊。 夏培肃还没告诉他,晶体管计算机项目,到底怎么样了。 这都提交上去好些日子了吧? 难道需要讨论这么久吗? 现在的陈国华,真没什么想法。 “就是你有没有什么发明创造的想法?” “领导,我没有,我最近要忙着考试,要复习呢。” “现在不是才十一月份么?你们北大那边就要期末考试了?” 段云平十分惊讶地问道。 关于他申请在家或者图书馆自学这件事,老段他们都不知道。 “差不多到了嘛,反正需要提前准备,我们这学期需要考试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计算数学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学科,本来就非常多。 这门学科其实也可以叫数值计算方法或者数值分析。 听到陈国华陈述的这些学科专业知识,段云平一个脑袋两个大,搞不懂哦。 “你刚才说的这些都是有什么用的?比如你刚才说的最优化计算问题,还有什么概率统计计算问题.” 不懂归不懂,但既然陈国华提起了,那就顺带了解一二吧。 于是,陈国华只好用自己最简单的语言,跟对方解释了一下这门学科。 但越是往下听,段云平就越头疼,不到十分钟,他就赶紧叫停了。 “真不愧是天才,你说你的脑袋是怎么能装得下这么多知识的呢?” 换做是之前刚认识那会儿,段云平还觉得十七岁的陈国华,就做到精通英语、西语和熊鸭梨语这三门语言,已经是天才了。 甚至那会儿心底还有疑惑:这小子到底是怎么学的呀? 但是现在的感慨,也就只是感慨罢了。 天才的世界,如果普通人能了解的话,那这个普通人,大概也不普通了。 就好像原子弹一样,在它出来之前,谁也没有想到它的破坏力会如此之夸张。 段云平感慨了一番,然后才进入今天的正题。 客套了这么久,才进入正题,这让陈国华有些心累。 老段之所以找他过来,还是合作社那边的大棚,现如今遇到的一个问题:没有足够的肥料。 现在是冬季,这两天都已经零下了,农家肥这些都不好处理了。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要赶在旱厕彻底冻上之前,让大棚里堆积足够的农家肥。 可还是有很多问题,段云平听到下面同志们的吐槽,脑海里就想到了陈国华。 后者的脑瓜子十分灵光,又是打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指不定会有什么奇思妙想呢。 土地肥力的问题? 陈国华闻言,顿时皱眉了起来。 这还真是一个好问题啊,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众所周知,关于土地肥力的问题,这是一个千古都在研究的问题。 老祖宗传下来的保养土地肥力的方法十分简单粗暴:农家肥! 庄稼的秸秆可以焚烧之后,直接就地埋在田地里,这就是给田地育肥的一种办法。 其次就是牲畜和人类的粪便,通过堆积发酵,让微生物帮助分解,形成肥力,这也是一种办法。 其实还有通过堆积落叶,让落叶在土地里度过整个冬天,这也是一个给土地育肥的办法。 反正陈国华知道的关于肥料制作的办法有很多,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发酵。 因此对于蔬菜大棚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办法。 陈国华思考过后,很快就想到了现代化的那种复合肥、钾肥等肥料。 这些东西,如今都藏在大西北,属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领导,我现在有好几种办法,但这些办法,可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解决的” 什么? 段云平闻言,直接惊呼了起来。 他是一个办法都想不到,没想到陈国华居然说有好几个办法。 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之间的差别么? 太可怕了! 当即他也顾不上惊讶了,赶紧询问陈国华,具体有什么办法。 于是,陈国华按照他所知道的好几种办法说了出来。 虽说大同小异,并且很多办法也都是现实中大家经常会用到的。 比如草木灰、桔梗灰、稻谷灰之类的。 可稻谷加工之后的稻糠这东西,直接拿来烧了育肥?这不是浪费嘛! 因为稻糠这东西可是畜禽饲料啊,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呢。 谁家那么奢侈烧掉稻糠用于积肥啊? 排除! 脸色不是很好看的段云平,并没有打断陈国华的说话。 后者却在这个时候,欲言又止了。 “怎么了?” 段云平连忙关心地问道,陈国华却迟疑着说道: “主要是这个办法,太冒险,而且未必能找得到呢。” “你先说说看。” 见段云平坚持,陈国华只好坦白了。 那就是寻找钾盐矿! 大自然当中,有一种对人类十分友好的矿物质,那是钾盐矿。 这东西可以被人类利用,然后加工成为钾肥。 钾肥对植物生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增强植物的抗旱、抗逆性、促进光合作用等等。 “什么?钾盐矿?你说哪里有?你写报告,我这就上报” 段云平闻言,顿时惊讶到站了起来,激动地对陈国华说道。 老段这人,带兵打仗绝对是行家里手,也确实是一个好领导。 但对于技术、学科专业知识,还是欠缺了一点。 这要是换做是夏培肃或者徐献瑜等教授,亦或者是他母亲云婉裳或二娘甘如霜,那绝对会听说过钾盐矿。 即便没听说过钾盐矿,那也略知一二与之相关的事物。 陈国华闻言,苦笑道: “领导这东西就藏在我们脚下,只不过,不在京城,而是在我们西北、西南或者川蜀等地。” “即便是最近的地方,那也是在孔孟之乡啊” 听到这里,段云平稍微泄气了一些,但孔孟之乡这个地方没问题啊,离京城还是很近的。 当即又继续追问了起来。 自古以来,我们内地就有四大盐场的说法,其中之一就是莱州湾和胶州湾盐场。 但这个地方的地下卤水,也不是那么好开发的。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不少加工氯化钾的设备和原材料,这就是化工行业的专业领域了。 在民国时代,已经有化学肥料了。 可很多肥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而内地本身的化学工厂,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进展缓慢。 再加上当时的小农经济以及战乱年代,所以,这些化工行业,也是在战乱中摇曳,很难发展起来。 最简单的还得是大西北那边,找到之后,就直接建厂生产就可以了。 听到陈国华说起这些,段云平的心态是一直起伏不定的。 难怪刚才前者一直吞吞吐吐,犹豫着该不该说,合着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呀。 难怪哦! 颓然的段云平,跟着问出了最后的问题,那就是大西北那边的钾盐矿,应该很容易找到吧? 当然,段云平作为北汽制造厂的一把手,其实如果想要申请肥料,那完全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京城有不少农家肥,完全可以借用一点嘛。 再不然,北方投资的三百多个科研、工业项目当中,其中之一,就有建立在吉化化肥厂这个国家级大项目。 段云平又怎么可能没听说过这个项目呢? 毕竟人民报、青年报、妇女报等报纸都有报道过这个新闻。 所以他完完全全是很轻易就可以解决关于合作社蔬菜大棚的肥料问题。 之所以询问陈国华,只不过想要看看,陈国华能不能从中有更多的启发罢了。 这不,还真的有惊喜。 嗯,惊吓也不少。 关于大西北的钾盐矿问题,段云平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结果,陈国华却点头道: “我知道大概的位置,找到钾盐矿很简单,但如何保护和开发它,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哪里?” 段云平闻言,稍微来了点精神。 可听到陈国华提及罗布泊这样的地方时,他还是有点茫然。 大西北的罗布泊? 之前有一个绝密任务,就是在罗布泊这个地方。 但作为绝密任务,老段自然是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去了哪里。 他不知道,可陈国华知道啊,当然了,陈国华知道也是不会说出去的。 毕竟这件事根本没法解释。 “既然你说那边是鸟不拉屎的沙漠戈壁地带,那怎么可能会有钾盐矿呢?” “领导,正是因为那边荒无人烟,所以至今都不曾发现那边有钾盐矿。” 陈国华却十分笃定地说道: “或许领导您没有看过相关的书籍,罗布泊以前就是一个湖泊,那边是有水源的.” 第(2/3)页